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

自然飲食過渡小錦囊



自然飲食過渡小錦囊— 媽咪救命秘笈 作者:符慧敏醫生及愛心顧問*
第一部份:常見困難應付有辦法



1. 都知道自然飲食的好處, 但不知從何開始。



有辦法:
應從簡易或有把握的地方出發,逐步遞進才能最終成功。 須知道飲食習慣經年才養成,一下子全改不但難成功,對自己和家人都壓力太大!建議分階段如下:


一) 先減少毎餐全肉餸菜的數量,或增加肉菜共饌餸中,菜的份量。 過渡期可多煮以肉碎為主的餸菜,和增加其他食材品種,如豆類、豆腐、菇菌類,以分散家人對肉類餸减少了的注意,同時藉此增加植物類蛋白。



其實「每餐都要有肉」只是西方近代營養學上的一種說法而已,與世界很多民族的傳統飲食法則相左。現代飲食的問題,在於肉量過多而其質量太低!與其每餐都貪吃廉價卻質劣、或生產處理過程令人懷疑的「肉」(有勇氣参觀火腿、腸仔等包裝「肉」的生產工序嗎?),倒不如效法我們的祖先,只在節令時才挑質優的肉吃。新一代有一種奇怪的想法:沒有肉的一餐,飯後很快便餓,覺得沒有肉便「不夠飽」,如此從小養成「不能肚餓」、「不能沒有肉」的習慣。其實飯後數小時開始有空腹感,只表示有效率的消化已進行得徹徹底底,是理應如此的生理現象,也是所有進行了自然飲食的人士都有的愉快經驗。



有人盲目以為素食是健康的保證。但的確有體質過於虛寒的人士,配搭不當地全素也許不妙;幼兒或青少年發育期,偏差了想當然的素食,有機會讓他們錯過了成長中的重要階段,埋下將來生病的禍根。例如吃過多陰性食物,如菇菌、豆芽類導致陽虛;或過多豆類導致濕重脾虛,影響吸收。有主張全素生吃,求取植物性酵素的「生機飲食」理論,並非全無道理。不過除了全素的隱憂,這也是斷食的一種方法,常人不是得道高僧,身體準備好了嗎?味道亦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。筆者卻遇過好幾位,長期吃生胡蘿蔔,胡蘿蔔素在身體積聚而致臉色變黃,還以為得了肝病。唉,此所謂「過猶不及」也。



葷素的討論,由來已久,尚有靈性修煉和宗教的層面,讓我們在「進階小錦囊」再討論。無論取向如何,飲食之道貴在中庸,須從自己的體質出發,過渡期也應循序漸進,讓身體有足夠時間適應。



二) 加工醃製及包裝食品,愈遲停用愈難戒掉!第一步是不用於餸菜中,如礶頭、包裝「肉」和燒味類。醃菜類和調味品請參考下次第2項的論述。要取代小朋友最愛的包裝小食、飲品和糕點等,可參考第二及第三部份的建議。



三) 逐步以全穀類取代白米。最易着手是煮粥,即使全是糙米無白米,一般人都能接受。
煮飯卻有點法門:第一要點是不能心急! 開始先只加一撮紅米、糙米或豆類,待大家都習慣後才混合至1/3及至1/2的比例,最終目標是完全不用白米。小孩最初見飯不是全白色或會「罷吃」,可以跟他們玩遊戲,叫他們數數紅色米或雜豆,或說好像天上的星星;大人以身作則,又向小孩解說「吃了不會生病」等等…,耐心假以時日便成,不要輕易放棄。我們的經驗是,最好用電飯煲煮白米飯,雜米飯用另一個鍋煮,煮好才讓家人按自己喜歡的比例盛飯吃。好處是避免了不同米種受水程度不同,以致飯熟不均;且浸了水的雜米若含水量過多,混和白米一起煮,不時會令整鍋飯糊糊的黏口不好吃。同樣道理,市面上的袋裝混合米,或五穀或十穀,煮粥可以,煮飯若處理不得法或許有同樣問題。



注意:黑米 (黑香米或黑糯米皆然) 豐富的花氰素,會令整鍋飯的顏色深沈紫黑,成人尚且未必接受,孩子多半抗拒,最好最後階段才用。




COPYRIGHT: By Dr. FU, Wai Man; All rights reserved.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 may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 or by 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means including information & retrieval systems without prior permission from the author or the publisher in writing.


預告:2. 關於烹調食材,不同派糸各有說法,不知以何方法和準則取捨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